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效性 “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就的活动需要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效性。”而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 之一,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语言引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 实,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答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与其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还与其心理状态有关。在 要提高师生的认知水平外,还要注意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情境。所以,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日常生活的现 象,或以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为出发点,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导出教学目标,使学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使教学内容的学习成为学生的 一种需要。学生们必然地会仔细地观察思考,沿着教师所引导的路线一步一步地摸索下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 问题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角色效应,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即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相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担当、理解、体验、表现角色,使学生通 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评价参与教学全过程;增加演示、操作、汇报等来创设情境以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并根据已有认知结构,设计上位或下位的问题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处于最佳情绪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