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自主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反映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的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要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间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 1.我们的节假日 2.我们的班级 3.我们在公共场所 4.我们生活的地方 四、评价方式 1.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操行评定、日常观察等。 2.课堂评价、阶段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操作 1.课堂评价操作(详见下表) 表一:《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 类别 | 评价内容 | 课前准备情况 | 表现是否 有进步 | 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 | 掌握基本 知识技能 | 与他人 合作的情况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姓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表中1、2、3、4分别表示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个不同主题活动。   2.评价结果为:你真棒! 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加油啊!
2.阶段性学习评价操作(详见下表) 表二:《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表 类别 | 主题 单元 | 我的 作品 | 我知 道了 | 自评 | 同学(老师 家长)评议 | 姓名 | 1 | | | 例如★★★ | 例如★★ | 2 | | | | | 3 | | | | | 4 | | | | |
说明:评价结果为:优秀★★★ 良好★★ 合格★ 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操作 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是期末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习的唯一标准。 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业水平评定应参考成长记录、阶段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家长评价的结果,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最后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业水平评价的结果包括两部分:①等级;②综合性评语。 (1)综合评价等级形式。分为三等:A(优秀);B(良好);C(合格)。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定为待合格时应非常慎重。学校、教师不能以任何形式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公布名次。 附注: 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业水平综合评价报告单 期 末 评 价 | 课堂活动状况记录 | 表达交流 | 兴趣方法 | 行为习惯 | 情感态度 | 成长过程记录资料 | 个人作品 | 资料搜集 | 调查报告 | 成果证书 | | | | | 特长展示 | 获奖状况 | 综合等级 | | | | 综 合 评 语 | 教师的鼓励 | | 家长的期望 | | 同学的悄悄话 | | 写给自己的话 | |
六、评价结果。 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业综合评价,建议日常评价占综合评价的60%,期末情景测试占综合评价的40%。 备注:表中评价分别用“A、B、C”表示。A(优秀);B(良好);C(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