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礼貌显魅力》教学设计 一、目标确立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2、教材分析: 《礼貌显魅力》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八年级思品讲的是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礼貌待人,礼貌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而当今社会青少年文明礼貌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使学生学会礼貌待人,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纯洁和美好,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本框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文明礼貌的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符合当今时代的规范和礼仪,对提高人的素质和涵养有着重要意义。 3、学情分析 一个人的文明礼貌行为不是自然形成的,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而我所带的学生生源几乎来自农村,虽然朴实可爱,但文明礼貌比较欠缺,在他们的身上缺失了许多传统的文明礼仪,思想上不重视文明礼貌,家长也忽视孩子的品行教育,也不为孩子做出表率,导致学生在交往方面陷入困境,学生亟待提高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修养。 八年级学生也有他的优势,好奇心强,喜欢大胆尝试,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有利于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展开教学。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听故事《洗手间里的晚宴》知道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2、通过了解材料《不文明也是国耻》知道礼貌是文明的表现, 体会不文明行为不仅有损个人形象、降低个人素质同时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通过观看发生在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的视频,从而 总结出文明的具体表现,知道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交往的基本素质,从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怎样以礼待人,能够在不同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三、评价任务: 任务1同桌交流问题1“为什么小男孩永远的记住了这一天?”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检测学习目标1) 任务2:小到个人,礼貌意味着尊重,大到社会、国家,礼貌又意味着什么呢?学生通过观看材料,说出“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检测学习目标2) 任务3:学生情境表演,得出礼貌的三个表现。(检测学习目标3)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导入《不文明行为史前一万年》 “从视频中不难看出,作为一个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就是文明、礼貌。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而现在我们也时常在讲‘礼’学‘礼’,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关于“礼”的理论,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从“礼”入手,学习第七课第一框《礼貌显魅力》 环节二:听故事,感受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教师讲故事《洗手间里的晚宴》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男孩永远记住了这一天?” 得出“人的潜意识里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于是产生了礼貌。 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环节三:看图片,感受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过渡):小到个人,礼貌意味着尊重,大到社会、国家,礼貌又意味着什么? 看图片得出结论:是否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小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环节四:看视频,得出礼貌的表现 播放《身边不文明现象》 提出问题1“如何评价该视频中同学的行为?哪些方面不礼貌?” 提出问题2“可以从哪些方面成为有礼貌的人?具体该怎么做? 师生共同 总结:礼貌的三个表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环节五:践行文明你我他,走进生活考场 教师出示情境材料,学生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准备时间5分钟 得出结论: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 环节六:升华小结 人无完人,我们都有特殊情况,比如“有急事,过马路恰巧红灯亮了…… 当我心烦意乱,又有同学冒犯你时…… 当我们明明认真努力,老师错怪你时……” 我们还能不能时刻保持礼貌,文明的举止呢?播放视频《文明无处不在》 礼貌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认真倾听朋友诉说衷肠的时候,礼貌就在静静的聆听中;当我们及时为父母送上一杯热茶时,礼貌就在热腾腾的茶水中;当我们真诚地向老师表达感谢时,礼貌就在浓浓的谢意中;当我们默默地做着一些小事时,我们正是加入到了践行礼貌,传递文明的队伍中去。 环节七:课堂小结 环节八:习题检测 板书设计: 一、礼貌是尊重 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是文明的体现 二、礼貌的表现 1、语言文明 2、态度亲和 3、举止端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