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青少年更应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D.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不再是公民的义务 10、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的、狡猾的。中学生与其斗争时应该( ) ①讲究智斗,不要硬拼 ②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 ③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④设法稳住歹徒 ⑤尽量回避,保全自身临身 ⑥找一些同学对他们进行报复 A.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2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掌握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知识目标:学会自我保护的各种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学习难点】掌握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89—92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 二. 自主学习: 1、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有 和 法律援助中心等 2、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法律服务、 非诉讼途径和 3、非诉讼途径主要指: 、调解、裁决、仲裁、 等。 4、打官司要到法院,打官司即诉讼。 5、诉讼分为:①刑事诉讼。 ③行政诉讼。 6、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 。 7、请你就未成年人保护提几条建议?二.合作探究: 1.小勇因为惧怕劫匪,忍气吞声,致使自己一次次被劫。请从法律角度说说他为什么会屡受侵害? 2.小芳是某校八年级学生。最近小芳的爸爸开了个小餐馆,他以“生意太忙缺人手”,“女儿早晚要嫁人”等理由,逼小芳退学到餐馆帮忙。小芳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评
四.收获展示,归纳知识结构 三. 当堂检测 1.李某不服当地政府对土地纠纷的处理,而把其告上法庭,这是( )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公诉案件 2.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是( ) A.双方当事人协商 B.调解 C.诉讼 D.上访 3.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 ) ①法律服务 ②法律援助 ③非诉讼途径 ④诉讼途径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学后反思】 第十二课 我们生活的地方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亲社会行为,体会和谐的生活需要相互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能力目标:了解社区考察的一般步骤,培养初步的社会调查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社区的不同类型,感受和关注社区 【学习重点】对各种类型社区的认识了解和关心 【学习难点】感受社区,激发感个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94—107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 一. 自主学习: 1、 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目前我国最基本的社区类型有 社区和 社区两类。此外,还有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两类社区特点的 社区。 3、社区设有 或 ,这些机构负责社区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服务。 4、最有效的防盗系统: 5、邻里交往的原则: 6、 是我们逐步走向社会、不断成熟的标志。 7、社区考察的内容有 二.合作探究: 9、经调查,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总觉得没小学好玩。没时间休息,作业又多,科目又多,知识也不如小学好学,考分没小学高,老师也不那么事事安排好,很多事要自己解决,真的很烦。 阅读材料回答: (1)、你有这种感受吗?什么事令你心烦? (2)、为了解决这些烦心事,请你给大家提几点好建议,供参考?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55岁的朱女士总有一种不安全感,担心邻居是坏人,怕他们偷家里的财务或探听她家的隐私。因此,她整天紧闭房门,拒绝和邻居说话。这种把邻居当“坏人”的做法严重影响了邻居关系。 材料二:李女士是一个极其喜欢和邻居交往的人。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到邻居加串串门,有时会呆上三四个小时,她还特别喜欢借邻居家的东西或求邻居帮她做一些事情。她也经常给邻居拿点好吃的、好玩的,几乎把邻居当成自己家人看待。她乐此不疲地经营着与邻居的“睦邻友好”关系。实际上,她这种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的做法已经干扰了邻居的生活。 材料三:张女士经常在物质上和生活享受上与邻居进行攀比,而且总是想办法占“上风”,不然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说话的底气也不足。这种把邻居当作竞争对手的做法,无形中也破坏了邻里关系。 ⑴看完这三段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⑵三个事例中的人物的做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⑶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和谐的邻里关系?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