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棵标下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地理教学论文 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新课程中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学习热情。那么,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精心设计第一节课及每一节课的导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非常重视开堂课。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古代,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时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比喻。那么,什么是地理呢?也许地理这个名词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但地理知识同学们却经常接触到。地理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地理课都要学习哪些东西,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知道答案。”最后用“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生吗?(同学们回答:想。)请好好学习地理”来结束这节课。 二、坚持课前5分钟地理讲座,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地理知识、遵循新教材“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我非常注重鼓励学生平时通过读书、看报、收看电视有关栏目(如:“地球的故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搜集地理资料、趣闻。在每节地理课中,让几位同学依次上台说说自己搜集的地理趣闻,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这样,学生从中收益非浅。一是学生通过主动搜集地理资料,开阔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地理知识结构;二是让学生将找到的地理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同学们听。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让学生自制学习学具,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创新乐趣 初中生大都具有强烈的动手操作的愿望。在教学中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种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比如学习了“地球仪”的知识后,让学生动手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在学习“时区及区时计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不易掌握,我便指导学生做了“各国标准时间”学具,让同学们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内容。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能经历过程和方法,体验创新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渐持久、稳定。 四、联系实际,吸引学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新教材结构简单明了,内容通俗易懂。它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包括衣、食、住、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有兴趣的材料,把生活与地理事物事例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如同身旁常见的事物一般鲜活。例如:在讲“天气”这一概念时,通过让学生对当天的天气以及对平时收听收看的天气预报进行分析,总结出“天气”的概念,加强对“天气”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使学生觉得地理距我们很近,所学知识很实用,从而乐于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五、巧用谚语,增强趣味,活跃课堂气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