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开放式作业探索
关键词:因时制宜;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开放式作业;应用尝试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传统作业方式不仅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而且限制学生个性发展。作业形式往往是机械、重复的劳作。忽视知识获取过程,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不仅不能培养学生能力,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更阻碍学生发展。尤其我校作为一所重点中学,由于面临的升学压力大,升学率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大竞争压力,教学中传统作业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甚至成为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新课程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学习由课本学习向课外学习开放,在空间上由教室向家庭、自然、社会开放。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有效利用学校原有资源,并创造性地和学生一起利用开放式作业形式开发一些课程资源。实践证明:开放式作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本文就地理教学中进行开放式作业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和探索,在此与诸位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期不断提高。 一、因陋就简,自制教具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特性决定了它的包罗万象和复杂多样。过去教师单凭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巴一统课堂(即所谓“三一式”教学),往往使教学陷于枯燥,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的使用那些不容易讲清的问题和现象变得轻松容易了。以前陷于三一式教学的窘境一去不复返了。经过不断摸索,我意识到教具可以帮助我们。于是带领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动手动脑做了许多教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些教具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我校,自己制作的教具成为稀缺物品,不再是地理教具连一个完好地球仪也拿不出来的时代了。而开放式作业研究的开展,则使教具在教学中大放异彩。为此,画着经纬线的鸡蛋、各种水果和球类成了地理课的座上宾。教学中每当遇到一些抽象问题时,我都会给各学习小组布置一些作业。比如,我经常会问:我们需要使用或制作一些什么样的教具才能使这个问题变得更直观具体。学生就会动手动脑找出解决方法,而且惊喜时而有之。制作教具的材料多是绳头线脑,随处可见。比如,地理经常要画表格,而地理教师没有专用直尺,于是,第二天我的桌子上就放了好几把各式各样的尺子,都是不同小组学生自己做的,有的就是在木工室找了一块长而直的薄木板然后标上刻度做成的。 又如高一学习地球运动等相关知识时,经常要画圆。而圆规是数学教师的专用设备,别的教师是没有的,况且总找别人借也很麻烦。最初我经常用手画,不仅不规范而且教学效果差。后来我就问学生怎样才能画得规范,随后我就得到了一个小窍门和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教具。一个小组告诉我,他们的“圆规”就是自己的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粉笔,然后以小拇指固定在黑板上为圆心做圆。另一个小组告诉我,他们的“圆规”就是一段毛线。作图时,用手将毛线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系着一截粉笔,只要调节毛线的长度,就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这些教具的制作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效果不错。既方便了教学,又使学生体会了创造的乐趣。根据课程内容和难度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地理课有时甚至会变成手工制作课。比如,学完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后,学生对时区计算及日期变更问题不能融会贯通,错误不断。了解问题后,我详细总结了这部分知识点,并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经过缜密思考,结合开放式作业研究,我终于找到了办法。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北京奥运会为什么会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开幕吗?仅仅是图吉利吗?如果不是的话,这样安排又有什么意义呢?”www.shengxin118.com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