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落后教学模式,应在遵循地理教学一般规律的同时,尊重学生既有的客观实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地理教学;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员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具体体现。高中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将创新教育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与根本要求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指导,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教育宗旨。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创新教育在于人才目标的培养上,因此总体看创新教育的理念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养成创新的思维与人格品质,并且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应用到实践中,以此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
二、创新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高中湘教版地理是一门探讨人文关系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蕴含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素材。结合教学工作经验,将创新教育融入到高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转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创新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基础性前提,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高中地理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创新教育的本质目的,从思想上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将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目标上;其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创新教育环境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承担的是引导者与组织者,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控制课堂的模式,改变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地理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教师要树立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创新教育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而要获得成绩就必须要依赖于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注重学生的差异化特性,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2.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过去一支粉笔加一本教科书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互联网+行动实施背景下,地理教师要紧随时代发展,迎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建立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地理教学手段。一方面高中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增加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加大对多媒体工具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以《地球自转的地球意义》一课为例,由于该课知识主要是介绍天体系统,因此具有抽象的知识特性,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地球自转的运行轨迹,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地球自转的运动轨迹以形象的图像展现出来就可以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地球自转的规律,以此得到课堂生动性、实用性与课堂节奏的完美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