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面旗是奖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富有正义感,象个男子汉;第二面旗奖你很尊重老师,老师叫你来你就来;第三面旗奖你时间观念很强,能按时到老师办公室,而老师却来迟到了,不好意思。不过也要减你一面旗,最终只能加两面,因为你又动手打人了,不管怎样说,打人是不对的。如果你是用讲道理的方法说服那个大同学不打小同学的话,老师今天就还要奖你一面旗。所以你以后遇事要冷静,处理问题要讲究方法。好啦,你可以回去了。”他当时感到很惊讶,疑惑不解地瞪大眼睛看着老师,然后一言不发地走出了办公室。 第二天,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看到他专门写给我的一段话:“尊敬的冉老师,对不起,我那天又打架了,我总是给我们班上抹黑,现在我向你保证,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打架了,我要好好学习。谢谢你奖励我两面小红旗,我还从来没有得过小红旗,以后,我要争取更多更多的小红旗,像其他同学一样做一个好孩子。”从今以后小杰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好孩子,逐渐得变得懂事了。 分析: 首先,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学生的家庭环境很特殊,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父母的知识水平很低,从小缺少父爱,母亲又只会根据心情来教导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约束孩子、关爱一个孩子,甚至孩子许多的不良习惯都来自于父母。例如你打我一下,我一定要狠狠地打回去,不管你是谁,不会解释打人或者不爱学习的原因也从来没有人倾听他的心声。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带来重大的影响。 其次,学生由于家庭父母的原因,在同班同学的映衬下,更不知如何学习,没有几个朋友,导致性格比较自卑,急躁,爱打架解决问题。但是他见义勇为,具有少先队员良好的品质,渴望得到关注鼓励尊重,在教师批评时,从不顶嘴或者反驳,尊敬老师,爱护低年级学生,具有正直的一面。 然后,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是浅层地运用了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开始时只是听学生母亲的片面之词,看到小杰打何伟,欺负同年级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其发生冲突的原因与过程,而没有展开调查,收集小杰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其心理特征。 但是幸运的是这位教师在不断地摸索中,又会转变对待学生错误的方法,有利于自身道德修养与班主任管理的完善。教师在不断地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领悟到将惩罚变为鼓励居然会有相反的效果,同时感受到奖励机制居然具有如此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在不断地成长并且没有放弃学生,懂得转换角度去管理教导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并且帮助学生改变“差生”“坏孩子”的形象。但是教师在首次与第二次惩罚学生时,违反了教师法,体罚学生,并且当众侮辱学生人格,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权利和机会,带有惯性差生思维。某种程度上,这位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老师让学生罚站、打手心、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