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这一节内容安排在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以及2、3、5的倍数特征。本节是一个典型的概念课,本节课还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首先我先给出部分数字,让孩子们思考看到这些数,能联想到学过的哪些知识,这样孩子们对于前面所学内容有一个很好的复习。其次让孩子们找出1到20各数的因数引入新课,然后引导他们观察,1-20所有的因数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时候部分孩子会再次提到:最小因数都是1,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但这不是我让他们观察的主要方向,于是引导从因数的个数上去观察。有学生分为两类:有两个因数的:2,3,5,7,9,11,13,17,19;其余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此时,我告诉孩子在她所分类中1不属于任何一类。还有学生分为三类:1单独一类,两个因数的是一类,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是一类,从而引出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时候特别强调: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是师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点。此外,通过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性质:质数只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接下来利用学生们刚刚学过的质数的概念,制作质数表,在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并让小组进行汇报,大部分都能够找出来。 本节课不足之处: 1、在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由于紧张忘记在黑板上板书。2、在求100以内的质数表时,让学生汇报具体方法时,找了三四个孩子,依然说不清楚,其实从第二个孩子都在引导,但依然没有说出来,直到第五个孩子,才完整的描述出来。在这一部分,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最后剩余一个练习题没有处理。而且,也反映出来一个问题,孩子们是会写,但是口头表达能力欠缺,在这方面,需要在后期对孩子们有一定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