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要着眼全局,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核心位置,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一切工作的核心目标,培育青少年的“四个自信”,培养他们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就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德育常规活动为抓手,德育科研为载体,积极推进德育现代化工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现代化德育体系,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环境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2.继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个性化、人格化的教育。 3.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情操,培养优秀人格,注重育人的实效性。 4.抓好班队、品德与社会及其它学科等为主渠道的育人途径,强化学科的德育功能,注重德育的连续性、系统性。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阵地的作用 1.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建立好中队辅导员、大队委员、中小队干部为主的少先队组织网络,明确分工和职责。每月定期开展大队委员例会,及时改进和反馈工作,加强少先队理论的研究。促进少先队常规管理工作的提高,使少先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办好周一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工作,发挥它们的育人职能。 2.加强班队建设,构建有效而有活力的班级文化。各班结合本班特色,深入开展特色中队的创建工作,增强班队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文明班风的形成。 (二)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质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职业,但要向专业化发展,需要班主任老师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并逐步成长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坚力量。 1.开展师德建设 深入开展以“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增强班主任的职业感、道德感和使命感,努力塑造“博爱、睿智、创新”的新时代班主任形象。 2.完善培训制度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利用每个政治学习时间,通过有效的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专题研讨、 总结反思等形式不断提升班主任老师的自身素质。 3.要求班主任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要求班主任从六方面加强班级日常管理:行为规范养成、文化氛围建设、学生干部培养、特殊学生关爱、心理疏导与思想引导、家庭教育指导。班级有序有效地运行,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完善班主任的考核机制 实施班主任每月考核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表彰工作努力、讲究方法、成效显著的班主任,激励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肯定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创新德育内容 1.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即信心留给自己,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少先队预备队员,加强少先队员入队前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狠抓少先队文明礼仪规范,强化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队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人人争做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四好少年。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环保小卫士活动、小公民体验活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增强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放大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确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安全教育工作是我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少先队将配合学校后勤部门,继续做好安全、法制宣传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好集体活动的安全防范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2.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大宣传《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通过板报、主题班队会等途径,积极开展健康行为和卫生知识的教育,重视法制、禁毒教育,增强学生的 法律意识。 (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校有效沟通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通过家教征文等活动,开展家教交流。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