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说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了,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但是,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学以致用,将英语用于现实生活中,成为交际的工具。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强化英语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比如,在教学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单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运动来表示单词的字母,head——就让学生摇摇头,arm——就让学生甩甩胳膊,foot——就让学生跺跺脚,hand——就让学生拍拍手,等等。这样的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既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 二、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很愿意学习。但是随着课程越来越难,知识点越来越复杂,很多学生都觉得英语很难,就不愿意学习英语了,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习惯。 (一)利用实物或图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不自觉地就走神,长时间地单一形式的学习会让他们感到很烦躁。所以,教师要利用教学工具、实物、图片等,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用英语授课,用英语提问,让学生逐渐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形成英语思维。教师也可以用英语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虽然小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有限,但是他们能够在所创设的环境中灵活运用,这样就能使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在逐渐深化的练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强化了学习英语的内驱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抓住课堂即时生成的元素,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教学过程的双方都是有思想、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状况。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课堂中现实呈现的教学契机,就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英语运用能力,即具有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一)听 听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不管是听课还是听录音,学生都要认真听,掌握听的方法,边听边思考,边听边练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听单词录音时,很多小学生都有不认真听完就急于开口模仿的坏习惯。这是因为小学生喜欢模仿,但是自控能力差,好胜心强,所以会急于开口模仿,这种行为导致学生自己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其他人的听音。因此,教师在开始阶段就要反复地教导学生,训练学生静心听的习惯。如果学生还是有急于开口的现象,教师要给予暗示,或用手势暗示法,或用眼神暗示法,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的效果,提高英语的听力水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