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论文:“策略”不应成为考试的捷径 ──高中英语总复习阶段凸现的问题与思考 如果说一个产品要经历数道工序的话,哪一道工序更重要呢?我以为环环紧扣。高中阶段三个学年,有无关键阶段?是不是该把重力放在高三阶段,形成大决战的态势?面对这样一个带有争议、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现象令人十分堪忧。 “接力棒”在一些学校相当盛行。所谓“接力棒”就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选调精兵强将镇守高三,经历高三教学较少的,甚至从未经历过高三教学的教师分布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固定只完成一个学年的教学任务,学生进入高中就等于进入流水生产线,每个学年成为一道工序车间。“接力棒”梯次经验教学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明显的弊端:一是容易产生知识断层,难以连贯,各学年都将面临新的适应:教师忙于掌握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以便对症施教;学生忙于适应老师,以便形成教与学的依附关系。二是分割了教与学的平衡性和整体性,将高中三个学年的教学任务下移,形成倒三角,着力点全部集中到高三学年度,师生不堪负重。三是由于高中前两个阶段尚无与“接力棒”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促成了“教好教坏一个样,学多学少有高三”的怪现象。 “题海战”成为致胜法宝。高三年级进入总复习,普遍存在以采用“题海战”为主要复习路径。一些老师认为,广泛大量地接受题型训练,企求“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出奇效果;有的还不时教诲学生“考试也有运气之嫌”,大量作题,辅之以强行记忆,兴许考试中还真会遇见熟面孔。热衷于“题海战”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及家长的急切之心,只要是考试模拟题,乐此不疲。另一方面集中反映了学校片面追求开学率,一好百好的不良教育理念,特别是一些老师急功近利,注重最后一关,只要最后一跳耀眼,老师脸上便有光的不良心态。加之,学生进入高三就难免心浮气燥,根源在哪里?说到底是缺乏高中各阶段良好的基础,一味寄希望高三攻关,把“题海战”作为考试的捷径,其结果注定失败。 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紧扣教材是根本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材,筑牢“双基”,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未来生存创造条件。这说明越是基础阶段,越是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尤其在我国学习外语是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课堂,紧扣教材这唯一教学资源,并能持之以恒显得十分重要。一些学校采用“接力棒”式教学,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惯性受阻,其结果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加强了,而是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接力棒”式教学主旨在于集中优势师资攻克高三,一切教学重心在高三。这种“倒三角”由于在高一高二两个阶段教师各吹各的调,加上学生忙于应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致使很多高三教师感概要补的知识太多。这说明什么?高一、高二两个学年存在着老师泛泛地教,学生泛泛地学,同时也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教师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其目的性不会是长期的,而是流于短期行为,最后的考评就落在高三学期,一年时间要承担起三年内平均掌握的基础内容,就是再聪明的学生和再有水平的教师也无回天之力。 笔者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特别是作为接最后一棒的高三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深切地感受到“接力棒”让人不堪重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推行“大循环”已迫在眉捷。“大循环”就是把教学责任夯实到人头,从而建立起能够紧扣教材,牢固“双基”,严格“标准”的整体性教学模式。“大循环”能够有效调动全员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传授知识的责任感,如其说选调“精兵强将”压轴高三,还不如打造一支能上能下的精锐教师队伍。推行“大循环”有益于培养学生诚恳的求学心理,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最有效的途径。“接力棒”中所表现的脱节现象和知识断层现象,从很大程度上讲,属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依赖度出现脱节,以及教学方法、师表风格、人格表现形式,在学生心理出现了断层。“大循环”能够有效承载起连贯的统一的知识教授和情感交流的完整性。“大循环”最终要解决的是“重心下移”的问题,也就是给高三整个学年减肥的问题。“接力棒”实际上是把高中期间的全部任务压给高三,前面的基础谁来筑牢?高三的攻关办法在哪儿?面对三年的任务,搞“一朝破”老师心急,学生浮躁,出路在何?策略就是强化训炼,甩开教材,搞“题海战”。历年历届周而复始,“题海战”演变成不是办法的办法,已致被一些学校当作“法宝”。“大循环”采取的是科任老师一科到底,从高一年级起到高三结束,一枪下马,把“接力棒”带来的基础知识从局部分配,转变成整体、全面、有序地按教程分配到各学年度,压力年年有,一切都掌控在学生能消化的范围内。担任“大循环”的教师所有的施教活动都将是高中全阶段的,不再是一个学年的短期行为。代替“题海战”的是按阶段教学任务梳理、归纳、巩固、灵活运用评估手段,注重环节之间的联系,坚持紧扣教材,牢固“双基”。说到底,奉行“万变不离其宗”的知识承启规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根基。 二、丰富题型是关键 高三英语总复习,可以说是一次三年知识的大“回炉”,选择方法十分重要,丰富题型十分关键。在这里强调丰富题型,不是简单地重蹈“题海战”,我们屏弃“题海战”,而是以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地再现知识点而采取适度练习、巩固和提高的题型训练。丰富题型是在充分理解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题型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再回顾、再巩固、再消化的过程,是对重点语法、词汇的再提练过程,重在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而“题海战”大多数属于弃源求水,注重点的重复,其目的性的表现在于不求学以致用,而撒千网取结果的硬拼硬记,脱离《课标》,机械地服务于《考纲》。因此,丰富题型与“题海战”出发点是不相同的。 丰富题型关键在哪里?教学实践中发现,把丰富的题型训练充满总复习的全过程并遵循教材、题型,多次反复的过程显得十分关键。如何丰富题型呢?我以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一节课或一单元复习完后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先进行口头的疏理回顾,增加印象。 2、对一节课或一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搭配通过笔头练习加以巩固,如听写、翻译或单项练习都是不错的方法。 3、改写课文。改写课文必须是在完全理解并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