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对别人文化的了解,也有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遗憾的是,第三版仍然没有对翻译的技巧做基本的介绍。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这种翻译难度偏大,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中译英是关于孔子的介绍,学生们基本上是束手无策。总体上来说,学生的翻译能力都偏弱,在学生的翻译中,“硬译”的现象很普遍,通常是字字对应的翻译,并且受到中文表达思维的影響,翻译出来的东西很不地道,甚至啼笑皆非。所以,让学生学习一点翻译的基本常识,尤其是“意译”的运用是非常需要的。因为教材缺乏这一方面的内容,需要老师进行额外的准备和讲授,但同样受到课时的限制,在课堂上很难展开去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样可以利用微课的手段,把翻译的技巧结合教材里的段落翻译练习,制作成一个微课的系列,上传到网络里,让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否能把英语学好,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课外的修为,大学英语的教育应该把学生从应试的教育中解救出来,引导他们迈向成功之路。充分利用运用网络的资源,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宿舍里,家里,让学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老师的陪伴,使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2]王春辉.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 [3]傅怡. 国际英语视域下《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的教材评价[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5).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