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下大学英语听力策略探究一、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即利用计算计多媒体等技术执行教师部分教学任务来辅助教师完成语言教学并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具有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特点:集文字、数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为一体,创设一种真实、生动、信息丰富的学习画面。此外,计算机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还能随时随地学习,减轻教师的课业负担,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处。 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下的大学英语听力现状分析 通过对当前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师仅把计算机多媒体当作录音机的升级设备,简单地停留在播音、复读、讲解过程,并未真正地了解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语言教学提高学生听力学习水平。如今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依然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现状分析总结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个人原因。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直接关系。笔者通过整合分析将原因分为心理、语言基础和文化三个方面。 1.学生心理方面分析。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听力理解有很大影响,主要包括紧张,焦虑、不自信、对英语听力的不重视和厌倦等不良情绪。在学生听力过程中,由于外在原因或听不懂词句时,心中產生不自信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引起紧张和焦虑。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听力的乐趣和动力,甚至对其产生恐惧或厌烦的心理。 2.学生语言基础方面分析。除了心理方面一大原因外,个人实力是硬伤。目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发音不准确、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欠缺、不懂弱读、连读、爆破和失去爆破的音节,以及英美音的差异辨别困难等问题。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学生跟不上、听不懂、记不住、写不出等一系列听力问题。 3.学生语言文化方面分析。听力理解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听着将其听到的内容配合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整理加工,运用联想,猜测等多种技能判断其内在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从而达到对语言的完全理解。 (二)计算机辅助下的语言教学系统不完善。 1.教学模式单一,内容形式单调乏味。从整体上看,以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影响阻碍我国听力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即“解释单词——播放听力——讲解内容——核对答案”的“一言堂”模式,注重的是听力测试而非听力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非知识的储备学习,整个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除了课内知识讲解外无太多的交流互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内容状态,听力效果不能得到保证。此外,这种片面的强调听力重点、技巧、答案的教学模式,更容易使出错的学生产生焦虑与厌学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影响英语听力学习。 2.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不足。作为英语教师,一般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而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由以往教学中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组织者和设计者,角色发生很大变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