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韦玉连事例分析-教学案例案列描述: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市众多的少数名族自治区中的一个,也是贵州市经济社会最不发达的一个。由于山高水深、山大人稀自然环境再加上历史文化等原因,该州的经济文化发展仍然比同时期的其他地区要滞后很多。但是,就在这深山当中却隐藏着一位默默无闻的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教师——韦玉连。 韦玉连,她是一位藏在深山学校不为世人所知的教师,同时她也是一位已经有31年教龄的代课老师。打秀村,是一座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一座村庄。它的地理位置偏远,搭乘大巴车从县城出发,要历经3个小时的盘山路。韦老师就在大山深处的打秀小学,山路狭窄险要,只能分散搭小车进山。在进山的途中,远处的大山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路两边是陡峭的山崖和触手可及的树枝,如果是刚刚才过雨,那土石路十分泥泞,汽车就像风浪中的小船,上下左右不停地颠簸,15公里的路程,足足要花费上一个多小时。一个山坳中的小村庄随着山路的蜿蜒进入眼帘。村子里有不少建成的新屋,一座发黑的木质吊脚楼十分显眼,房子前面竖着一根旗杆,上面飘扬着五星红旗。这座老旧的吊脚楼就是只有一个老师、九个学生、两个年级的打秀小学。走进学校,看见的是斑驳的木墙和吱吱作响的楼梯,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用塑料布封着。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在二楼几间破旧的小屋里。韦老师担任代课老师已经有31个年头了,代课老师的工资每个月只有500元,缴了养老保险,就只剩400多元贴补家用。当有人问她:既然当老师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打工,打工的话钱会赚得更多一些。 韦老师笑着说:“我走了就没人叫我老师了,我喜欢孩子们叫我老师,我也舍不得这些孩子们。”尽管说得很轻松,可是从她眼角的鱼尾纹和已经有一些佝偻的背,还有与城市同龄人相比显得苍老的脸上,可以感受到31年的艰辛,而她那清澈明亮的眼神和一直挂在嘴上的微笑又让我觉得她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幸福快乐的。 因为缺乏必要的教学资金且学校里面很多的孩子家离学校比较远,所以韦老师的饭是与学生一起在学校吃的。在简易的火塘上,韦老师用木柴点火烧菜做饭,在呛人的烟火中,她笑着讲述生活中的点滴,讲她对孩子们的爱与责任,让在场的人不禁感动落泪。老师和学生十个人围坐在矮桌前,坐在几截锯下来的木头“板凳”上,为了年龄小的孩子能够夹到菜,韦老师坐得很靠外,刚刚能够到桌子。一碗炒熟的我叫不上名字的山野菜和米饭就是韦老师和孩子们的午餐,这顿饭不能说饱更谈不上好,只能是解了一时的饥饿,这就是2011年大山中的打秀小学代课老师韦玉莲和她的九个学生平平常常的一顿午饭。 但是。幸运的是,即使是生活是如此的艰难,韦老师的丈夫一直都很支持她的工作,他没有一句怨言。韦老师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影响了她的子女,她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我们去采访的时候恰好赶上韦老师的小女儿参加高考,她说,如果女儿发挥正常,应该也能上大学,将来也要当老师。听了这些话,不禁让人的感动又增加一分,一个平凡的乡村女教师在艰苦的环境当中,用青春和热情培养教育着山村的孩子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