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郑钢《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培养积极的终身阅读者》有感 阅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优雅生存的方式,也是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方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的标志是: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将读书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通过阅读积极改造自己。很遗憾,我虽然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向热爱读书的博编飞翔的梦求助,热心肠的梦编辑第一时间回复我的信息,并推荐我加入教师读书联盟。这本郑钢的《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培养积极的终身阅读者》书就是寒假期间要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共有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阅读教育的理念和意义,介绍阅读的作用、定位、价值、帮助家长、教师和读者消除阅读的认识误区和盲区,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第二部分是阅读教学的种种活动和方法。书中的这些活动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或孩子阅读的“荷尔蒙”,让他们喜欢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成为终身的阅读者。脑神经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把原生态大脑改造成阅读需要长大十余年循序渐进的努力,才能完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阅读方法的引导下,在长期的阅读浸润中慢慢养成的。第三部分是阅读教学的策略和应用。策略是关于思考的思考,阅读策略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建构意义,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 读完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阅读让我知道了优秀阅读者的九大特征。阅读时明确阅读的目的——目的明确后,才能坚持下去的动力。总是能够联想他们以前学到的知识或阅读过的文字——回顾旧知,融会贯通。确保他们是真的理解所阅读的文字——深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预测阅读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从没有做的事情,在以后读书中要做到。在他们的脑海中想象——边读边想,一味苦读,闷头读效果不好。对他们所读的内容能 总结—— 总结所读内容。总是努力理解新的词汇——之前读书不求甚解,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一带而过,现在都要去查一查,不放过一个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将阅读当作爱好,持续阅读。不讨厌读书,但没有能做到持续读。 2.理念的转变。阅读能力不仅仅影响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是“戾气”的消除剂。世界上美好的文字总是蕴藏着积极向上的元素,阅读可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阅读是教育,不是教学。要建立完整独立的阅读体系,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是阅读推广的“合伙人”。兴趣、阅读量和方法是“三驾马车”,一个阅读者终身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愉悦地读,小时候的“自由王国”,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喜欢什么就读什么。第二个阶段是学会阅读,必要王国,教师和家长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有效指导,让学生从兴趣走向习惯真正学会阅读。第三阶段是有目的阅读,自由王国。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又回到了“自由王国”。此时的阅读变得高度自由化和个性化,完全凭个人爱好和需求进行阅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四个关键词是持续——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世之事。分享——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秘诀在于分享。适合——为孩子好到合适的书籍很重要,不然孩子的阅读就味同嚼蜡,彻底失去阅读兴趣。思维——有效的阅读通常需要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抓住阅读关键期。10岁前后正是儿童阅读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让学生学会阅读,懂得为了学习而阅读,那么阅读习惯就好扎根,变成终身行为,会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和学习者。放养式阅读会让孩子迷失方向,因此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广泛阅读。先抓孩子的兴趣点,适当引导,将孩子的视线引向更广阔的阅读世界,然后再进行分析和比较。培养孩子阅读的“效能感”,激发孩子的阅读“心流”。当孩子阅读效能感生成时,孩子就会慢慢进入阅读的状态,从表层走向深处,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短暂走向持久达到“物我两忘,身心合一”的感觉。 4.阅读关键是输出。只有建立在分享、思考、分析和输出基础上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不仅仅是完成阅读量,而是在目的驱动下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必不可少。阅读输出的形式很多:跟学生一起交流、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结构、情感等元素,交流为何喜欢这本书,喜欢哪个角色或者哪段描写等,也可以尝试着鼓励孩子做些笔记或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想或联想,发现书中写到好的地方,都鼓励孩子记下来,认真琢磨。记笔记或摘要过程其实就是思考、分析和选择的过程。图文并茂的报告会、绘本展示、故事概要,角色扮演、课本剧、故事续写、故事改写。 5.文本精读有方法。好文章是需要反复读的。朱光潜说:“凡值得读的书至少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自己的意见。”精读就是多次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通过分层次地分析词汇、情节、结构、观点等,了解文本中更深层次的含义。阅读次数上,一般以三次阅读为相对固定的模式。每一次阅读的目的、要求各有侧重。以文本内容为主,第一遍阅读的任务是理解文本内容,侧重读懂和理解文本中的生词或概念,关注主要细节,把握主要思想。以文本结构为主,第二遍阅读的任务是理清文本结构、情节关系等,理解作者写作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重读全文或文本中的关键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各种语言和结构的应用方式。读后完成一些关于时间线、因果关系、人物特点、故事要素、问题和解决问题、作者旨意、故事地图等的任务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结构和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第二次阅读时,应该做批注。挖掘文本深层内涵。目的是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运用相关阅读策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评估、联想、创造性等思维能力。 6.让孩子爱上阅读有方法。从小种下阅读的种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跨界阅读,分级阅读,亲子共读,写一封建议信,做一名“单词猎人”,制作“迷你书”,角色大转移,推销书籍,比较故事与电影,角色表演,制作“汉堡包”阅读马拉松,制作立体故事场景或物体,续写故事或改写,实地体验,抢答游戏,我与主人公比童年,飞花令,共享阅读,“记者”招待会,建造词汇阵营,创造发明式阅读。六中阅读精加工策略有:联想——激发阅读者的背景知识,想象——想象是一种特质,是文本的重现、重组、重造。提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读前提问,读中提问,再读一遍, 总结文本,评价文本,延伸文本。推理——这是阅读素养的核心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解释所阅读的内容并判断和下结论,超越文本。确定重点,是信息时代的稀缺能力,抓重点的阅读关键,先清楚阅读的目的,再阅读。阅读目的不同,重点也不同。 阅读是照亮人生的明灯。在阅读的道路上,向优秀看齐,越走越远,让阅读伴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