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书感悟 午后的时光是那么的明媚、那么的悠闲,我坐在一张小小的木凳上,伴着缕缕白茶的清香,捧起薛老师的《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这本书。封面上那句“把世界带进教室”猛然击中我的眼眸。“世界”与“教室”两个对比如此鲜明的词语,世界那么大,我们何以把它带进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又为什么要把世界带进教室里?教室不应该是上课学习的地方吗?我低头沉思。答案在我的心中荡起波纹。 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在我的班级里端端正正的坐着52个迥然不同的学生。他们是一张张的白纸,等待着老师的勾勒。老师给予他们什么,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从老师那里拿走什么。老师让学生会写“虎”这个字,那么学生就记住了这个字;老师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古诗,全班学生就都会了;老师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学生相继也就去读了......然而所有的这些都是那么的有限,不足以满足一个学生成长的需要,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好奇。处于小学阶段的他们应该广阔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比如汉字、天文、地理、美食、网络、运动等等。所以作为老师要把世界带进教室,把世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拾取其中自己所喜欢的,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学生是一张张的白纸,等待着老师的勾勒,如果老师带来的是世界,那么每一张白纸都将五彩缤纷。那么老师如何把世界带进教室呢?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