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封建社会,就逐渐演变成相互祝贺新春的、祝福新的一年平安、顺达而增添了新的内涵。更有甚者拜年就成了送礼而求取职位升迁的机会。此风传到平民百姓家,也就兴起了送礼的规矩。而且还分出了拜年的先后顺序: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再同窗、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到了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感到互相登门拜年,耗费时日,便用名帖相互投贺。宋人周辉《清波杂志》称:“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的贺年片,是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的卡片。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甚至不大熟悉的人也送一张,以广交游。明代,投寄贺年片之风更甚,文征明有《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当时时兴一种“拜盒”,将贺年片放到铺盒里送给对方,以见庄重。民国初期,公历新年也有送贺年片的,同时品种花样也多起来。贺年片从设计到印刷,都越来越艺术,内容也更加有意义了。它从一种写有单纯祝福词语的卡片,发展成兼有书法、图画、诗词的精致玲珑的艺术小品。 拜年到了今天,除了古老的习俗继续延承外,用短信拜年更是成了一种新的风尚,在一则则的拜年短信中,人们品味着人间亲情的温馨,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 下面就让我用一则短信结束本文,提前祝福大家虎年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